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前线
›
六安杂谈
›
帖子
返回列表
[百姓关注]
关于新冠疫情,最新通报提到了几个“小”,新一波可能比较小,大规模可能比较小……
[复制链接]
铃铛正直
铃铛正直
当前离线
积分
1276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2-1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六安365 于 2023-2-10 14:22 编辑
今天(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发布会还有哪些重点内容?
看要点梳理:
我国人群总体免疫力处在较高时期
这些情况“可能性比较小”
我国刚刚经历过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康复,部分人还在康复中。
人群的总体免疫力处在较高时期。
近几个月内,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
可能比较小。
今后再出现类似于我国这次大规模新冠疫情流行的
可能性也比较小。
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中发生,
出现全国范围内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的大规模流行的
可能非常小。
目前国内未发现传播力和致病力
明显增强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我国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今,从全国各口岸入境人员监测到39个进化分支,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为主。目前,
国内未发现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未来是否会出现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的变异毒株?从传染性来看,
出现比现在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的
可能性非常小
;出现致病性加强或病毒出现“返祖”,
类似于
德尔塔病毒的致病性,或原始毒株的致病性,
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小
。
中疾控将根据新阶段病毒变异株监测结果,及时组织多领域专家对输入的变异株进行研判。
今年春季能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
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不延迟返校
总的来看,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学校防疫政策已明确,各地开学准备基本到位,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
据各地上报信息,今年春季中小学校开学时间由属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主要集中在2月初元宵节前后到15日;高等学校开学时间由本校据实合理错峰安排,主要集中在2月初元宵节前后到2月底。
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正在进行开学检查,确保开学准备及时到位,确保春季学期校园安全。如无特殊情况,学校不提前开学;如无疫情风险,学生不延迟返校。
春季开学后教育部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分类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平稳实现学校疫情防控转段过渡,有效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在全国均处于低感染风险的情况下
未“阳”过的人群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还没有“阳”过的孩子和老人,在全国性大规模流行期间,感染风险很高的时期,他们没有受到感染,现在全国性的大规模新冠病毒感染流行高峰已过,
在全国范围内都处在低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再出现新冠感染的
可能性比较小。
对这些人有两点建议:
1.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预防感染。
2.如果还没有接种疫苗,抓紧时间接种疫苗;适合接种加强针的,抓紧时间进行接种。
近期多地开展的新冠抗体检测有何指导意义?
哪些人群需做抗体检测?
健康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复或接种疫苗后,体内会存留免疫应答诱导的新冠病毒抗体。
大范围新冠抗体检测是指基于严谨实验设计的随机样本抗体检测,又称血清学调查。
其目的是
为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的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获得人群“免疫本底”,
估计全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抗体水平高低,以及对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保护水平,推算出人群感染水平。
通过系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可为免疫接种策略和防控策略调整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新冠抗体检测适用人群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尚未接种疫苗,但也未感染的人群,用以判断隐性感染水平。
2.已接种疫苗但未感染的人群,用以判断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水平。
3.近期感染康复后的人群,用以判断抗体持续水平以及接种加强针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