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古人对于食物求精的意识。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食,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食”的文化已经超越了食的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叶集位于安徽省西部的皖豫交界处,原属霍邱县,现为叶集区。民谣称:
叶家集,三大怪
麻秸墙,桩在外
鲜活的鱼炕着卖
一年四季羊肉菜
叶集的羊肉火锅即为皖西名肴。 “叶集羊肉”为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特产,被称为叶集四件宝之一(叶集四件宝:叶集羊肉、 叶集窖酒、醇香麻油、手工挂面)。 叶集羊肉肉质鲜嫩,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具有暖中补气、滋养、御寒、生肌、健力等功效,《本草备要》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说。叶集人食羊肉与皖西各地不同,就是一年四季都吃羊肉。 叶集羊肉味美,一是得益于叶集的水土。叶集主要河流——史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水质清洌,无污染,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二是选料严格。"叶集湾羊"是当地饲养的一种山羊,其肉肥瘦适中,绵软细嫩。 三是调料地道。用辣椒、生姜、葱白、大料、小茴香等作料去膻保鲜,使其色如桃汁,味道鲜美。叶集羊肉佐以叶集传统烤制面点"吊炉馍",为当地人平时常食的一种美食。 叶集羊肉的名闻遐迩,得益于回族兄弟。叶集地处我国东南沟通中原的要冲,西临流入淮河的宽阔的史河,自明朝末年开始,回族开始迁入叶集。如今,叶集附近的花园村,便是回族的聚居村,有回族兄弟3000多人。叶集周围是湾区,沙土地肥沃,青饲料丰富,为回族兄弟养牛、养羊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也为人们吃羊肉、讲厨艺提供了依托。 如今,叶集已经开发出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包装保鲜技术加工而成的袋装叶集羊肉,远销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皖西人最爱吃的是风干羊肉。这种羊肉制作很简单,即在初冬时节买来新鲜的羊肉(一般是整羊或半羊,已除去内脏),将其肉片展开,悬挂在屋外或家中通风而又阳光晒不到的地方晾着,月余之后,肉的表面呈黑紫色,有些部位甚至坚硬如铁,这就是"风干"了。吃的时候,切下羊肉的一部分,洗净后放到锅里炖煮,肉稍烂之后捞出,等到肉不烫手的时候将其撕成肉丝,然后再炒烩,佐料除油盐酱糖等等之外,还要加上生姜、大蒜、辣椒,尤其是红辣椒要多放一点。吃时一般是将炒烩好的羊肉放到小耳锅里,兑上炖羊肉时的肉汤,在红炉上文火烧煮,边吃边在锅里烫些粉丝、馓子、菠菜之类,真是风味独特,美妙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