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深挖增收潜力,培育增收动能。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451元,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二。
深化改革补短板。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与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今年已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1878处,吸纳社会资本1.37亿元,增加农民收入3289.9万元。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已实现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分红6916.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绩效报酬涵盖127个乡镇,600个村,兑现808.35万元。发展产业壮规模。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累计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3.4万人,新增家庭农场2826家,新增农民合作社224家。前三季度实现茶叶、水果、中药材、小龙虾等八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444.69亿元,同比增长10.25%。政策保障增收入。促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落实,全面推开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上调我市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前三季度发放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失地农民保障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16.69亿元,同比增长17.4%。拓宽渠道促就业。推进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创新实施“鸿雁回归”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本地务工人员8.02万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0.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