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不只是奉献和付出
更是一种收获和历练
我为我是援疆人而自豪!”
这是安徽省第四批第二轮援疆医疗队成员彭泽品
写下的援疆感想
也是他对自己近一年援疆工作最深情的告白
今年52岁的彭泽品是六安市中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2021年9月,经过积极申请援疆,根据组织安排,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彭泽品来到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CT室担任副主任职务。
“当我下了飞机踏上这个城市时,沿途看到一棵棵坚毅挺拔的胡杨树,就下定决心,也要在援疆期间做一棵扎根边疆的‘胡杨树’,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展现安徽援疆医生的风采。”彭泽品这样告诉记者。在近一年的援疆经历中,他用职业操守践行了一名医生的初心。
抵达新疆后,彭泽品一直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到达住处第二天,他就来到医院和院领导、同事们简单见面后投入工作。“这家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公立三甲医院,单就CT室每天大约要接待100多名患者,科室工作人员有限,大部分还是年轻同志,工作量十分繁重。”彭泽品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彭泽品通过手把手带教
学术交流、讲座授课等形式
做好技术“传帮带”
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
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
传授知识要点、看图像、审报告……
每天的工作既繁忙又充实
此外,他还要克服边疆的干燥气候和水土不服
刚到新疆,干燥的气候首先给了彭泽品一个“下马威”。刚来一个月,他的两条小腿上长了许多皮疹,奇痒无比,有时被挠破了皮,自己都没发觉。无论从环境上、饮食上、语言上都很不适应,面对这些彭泽品都可以克服,他唯一的念头是把当地群众患的疾病诊断清楚,能够为更多的边疆百姓解除病痛。
去年11月,一名背部剧烈疼痛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叔前往医院就诊,在做过CT检查后,科里医生判断病人主动脉有血栓,但不能确定具体病因。就喊彭主任来会诊,他很快就看出主动脉不仅有血栓,还有壁间血肿和穿透性溃疡,如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引起血管破裂而出现大出血,进而危及生命。临床医生根据彭泽品的判断及时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逐步好转到恢复健康出院。科室内的医生纷纷对彭医生精湛的医术钦佩不已。
彭泽品还承担起了“师带徒”的任务,科室内两名年轻医生成了他的徒弟,手把手地指导他们业务,纠正不规范的工作习惯。
徒弟阿巴拜科日对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有一天,师傅把我喊过来,指着一个患者的脑部图像对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这位患者没有问题,你再看看大脑的这个位置,这里密度增高,脑沟脑裂不清晰,反映了患者脑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虽然目前出血量少,但是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经过治疗,病人的头痛症状逐渐好转,复查时CT片后原密度增高的部位恢复了正常,说到这里,阿巴拜科日对着彭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彭泽品医生通过手把手的教学、面对面的指导,详细讲解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指南,规范CT报告的书写;帮助建立每周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随访制度,开展定期授课和专题讲座,加强疑难病例的随访,总结病例辅导撰写专业论文。培养两人可独立完成各种血管成像操作、复杂的血管性疾病诊断、疑难病例分析。所在团队的整体理论和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规范操作和提高,更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在“医教研”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和田地区皮山县是安徽对口援助的县,为了进一步乡村卫生健康水平,2021年10月组织卫生下乡走访,彭泽品医生积极参加赴基层乡村进行走访问诊活动,为百姓的病痛排忧解难,同时感受到了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看到了乡村巨大变化和村民的美好生活,看到安徽十多年来援疆的丰硕成果,更加坚定了彭医生把健康送到老百姓的家里,把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里的想法。
这里气候干燥,沙尘满天,但胡杨树却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为边疆的固沙挡风做出贡献,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毅力和坚强的生命力。彭泽品医生也像胡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当地卫生医疗建设做出贡献。
在彭泽品的援疆感想里有这样一段话
哪有一劳永逸的岁月安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不是每一朵鲜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巅
但雪莲做到了
不是每棵大树都能屹立在戈壁之上
但胡杨做到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舍小家为大家
但援疆人做到了
是的,他做到了!在日日夜夜的坚守中、在点点滴滴的感悟中,彭泽品倾尽所能,无怨无悔地为推进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把奉献与责任写在了祖国边疆的大地上。近一年的援疆经历和“胡杨树”精神也成了彭泽品受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彭泽品说:“回到工作岗位后,我还会继续发扬‘胡杨树’精神,践行一名医疗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