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坛 城市前线 六安杂谈 帖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百姓关注] 安徽疾控最新发布!谨防手足口病、水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传染病!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2-5-1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进入5月后,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病原体繁殖活跃。安徽疾控温馨提示: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需要警惕手足口病、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水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和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

新冠肺炎

      近期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趋稳,随着五一假期结束,外出人员陆续返岗、返校,疫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广大居民朋友们应继续做好以下措施:

      1.主动报备重点地区旅居史。

      旅行、外出归来后,如果您发现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者,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报备,并配合属地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

      2.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旅行、外出归来后,如果您发现外出期间与官方公布的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的,请主动向所在社区(村)报备,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居家或集中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

      3.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加强个人防护。

      旅行、外出归来应自我健康监测14天,期间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减少聚会、聚餐等活动。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就诊途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公共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有序排队和购物,不扎堆、不聚集。外出就餐时,提倡公筷公勺、分食进餐,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请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加强针,共同构筑人群免疫屏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每年5-7月是高发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并及时洗手;此外应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正确做到“七步洗手法”。

      2.注意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3.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家中孩子若出现发热、出疹等异常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就诊途中应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他人。

      4.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适龄宝宝尽早接种疫苗。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每年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1.严防“病从口入”。生水应煮沸后饮用;食物应清洗干净且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特别是海产品(如虾、蟹、蚝、蚶等);不吃不洁、不卫生或腐败食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双手清洁,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3.做好健康监测。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并送医治疗。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典型临床表现。水痘痊愈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病毒可被再次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幼儿和儿童患者症状较轻,成人较重,易并发水痘肺炎。水痘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在患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二次患病罕见。

      1.防控从个人做起。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水痘流行季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2.接种疫苗最有效。我省目前的水痘疫苗接种程序是对1周岁以上人群进行两剂次的接种。

      3.早隔离、勤消毒。患者应于发病早期尽快隔离,直至全部皮疹结痂干燥不具传染性为止。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物、毛巾、被褥等物品进行消毒。

      4.学校病例需警惕。学校一旦发生水痘病例,要立刻隔离病例,同时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疑似病例的登记报告工作,教室要经常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流通,对教室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防止后续病例发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随着气温上升,山区、丘陵地带的蜱虫活动逐渐增强,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将进入高发期。该病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多在38℃以上)伴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生产、生活的居民及前往该地区的旅游者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1.远离野草灌木。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因此人在路上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

      2.做好个人防护。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避免长时间坐卧草地,外出返回时仔细检查衣物与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3.做好媒介控制工作。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虫的药剂进行防治。

      4.及时主动就诊。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人员,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春季(4-6月)和秋冬季(10月-次年1月)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远高于春季。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建议高发地区的16-60岁易感人群全程接种疫苗。

      2.灭鼠和防鼠。灭鼠是防治本病流行的关键方法,可以使用捕鼠器械(如鼠夹、鼠笼、粘鼠板等)等进行物理灭鼠,也可以用抗凝血灭鼠剂(如大隆、溴敌灵、溴敌隆等)等化学杀鼠剂灭鼠。

      3.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在水边、草地等鼠类易出没的地方活动,不坐卧草堆;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被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倦怠、乏力、关节痛等,患病的羊、牛、猪等动物及动物制品是主要传染源。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奶、不吃不熟的肉及内脏;羊奶要煮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煮熟煮透;做饭做菜时做到生熟分开。

      2.加强个人防护。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查验检疫证明。购买牛羊等家畜时,首先要查验购入的牛羊有无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确保家畜没有布病。

      4.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圈舍、挤奶厅、产羔室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对发现的病畜及时扑杀处理,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

      5.及时就诊。凡有牛羊接触史并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经过全程、足量、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若不及时治疗,易转为慢性布病。
14.1.png
发表于 2022-5-1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总结就是一定要多洗手
发表于 2022-5-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手足口病十几年前好严重
发表于 2022-5-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我今天不知道咋啦,头疼死了
发表于 2022-5-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第一次听这症状
发表于 2022-5-1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出血热是老鼠引起的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