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买房子
找装修
看汽车
结婚啦
寻美食
带孩子
出去浪
养身体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生活
›
六安车市
›
帖子
返回列表
[汽车学堂]
买车试驾时只了解普通的刹车技术还不够!这种刹车系统你也必须要了解!
[复制链接]
波霸不加糖
波霸不加糖
当前离线
积分
96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2-2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很多人买车试驾时,往往会比较关注起步提速是否够快,换挡是否平顺,容易忽略刹车状况,其实刹车反馈是否及时、平顺同样非常重要,刹车性能可是保障驾驶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车企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
电子助力刹车系统就是目前比较前沿的刹车技术,采用这一配置最典型的车型就是本田CR-V。但是在2017年时,CR-V刹车“不够线性”的问题广受诟病,9月份东风本田甚至召回CR-V专门处理刹车问题。虽然最后检查问题为软件原因并且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此次事件却真正让电子助力刹车系统进入了大众视野,很多人不禁想问:电子助力刹车系统到底是什么东东?这项新技术有什么好处?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谈谈现在大部分家用车采用的真空助力刹车,这是非常成熟的制动技术了。由于汽车制动时采用的方法是将制动液挤入4个轮子上的刹车装置,然后推动刹车片顶住刹车盘来实现刹车,这需要非常大的力量,依靠人脚踩刹车踏板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想办法将人脚踩刹车踏板的压力放大数倍。
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歧管形成的真空与外部大气压力存在压力差,真空助力刹车巧妙利用一种膜片式动力活塞,一边与大气相通,另一边则与进气歧管相通,借助大气压力差将踏板压力放大数倍,这样驾驶员即使用力不大,也可以轻松使汽车刹车。试想如果没有研发出如此省力的装置,恐怕现在开车真不是一般人能开的。
而电子助力刹车原理则不同,与发动机没有任何关联,主要依靠电子元器件工作来放大压力,一般由刹车踏板传感器、电机、多种齿轮及控制系统组成。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以后,刹车踏板传感器就能感应出踏板踩下的深度,然后根据汽车当前的速度综合计算刹车需要的力度,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指挥电机驱动刹车泵施加对应的压力完成刹车。
相比真空助力刹车,电子助力刹车更符合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因为现在汽车上电子控制系统越来越多,通过各级传感器、控制系统的配合,能够实时地进行微小控制,调节更精准,更显智能化。尤其对于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内燃发动机和进气歧管,形成不了压力差,普通的真空助力刹车就没法使用,所以又发明了电动真空泵,但其实电子助力刹车就已经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了。
而且真空助力刹车还有一些缺点,就是压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冬季冷启动或者带空调开车时,由于发动机负载大,节气门打开比较大,进气歧管真空度降低,那么助力效果就不好。在高原环境下,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压力差相应也不高,同样影响助力效果,如果发动机中途熄火,压力差就更别提了,而这些问题电子助力刹车都不存在。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无论是真空助力刹车,还是电子助力刹车,都只是起到辅助刹车作用,并不代表它们失效就无法刹车,毕竟汽车上的机械刹车还在,只是踩刹车非常费力罢了,而且手刹和ESP也可以殿后,是制动安全的另一层保障。
不过本田CR-V事件也说明,电子助力刹车同样有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这是很多电子技术的通病,二是车企对刹车踏板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的调校非常重要,这也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像电子转向助力逐渐取代机械式液压转向助力一样,电子助力刹车是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大家买到配置这一技术的汽车应该会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寡父追日
寡父追日
当前离线
积分
425
发表于 2019-2-2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优缺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懒得动
懒得动
当前离线
积分
87
发表于 2019-2-2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空助力刹车有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谷貓落山
谷貓落山
当前离线
积分
301
发表于 2019-2-26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买车通常都是安全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浏览过的版块
招聘求职
情感生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8-2015
六安城市网
(https://www.0564ab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0564ABC
技术支持:
天辰文化传媒
皖ICP备15014094号-2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233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3333332 邮箱:luolei3000@qq.com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