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级媒体六安行!要把这里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
5月30日至31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省级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六安,聚焦六安市乘势而上,奋勇争先的高质量发展新进展、新成绩,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笔书写六安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精彩蝶变。
科技加速工业发展
5月30日下午,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中央、省级主要媒体记者开启了在六安的调研行程,第一站就来到了六安市金安经济开发区,探寻工业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线密码。
在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展厅内,记者们边听边看,详细了解公司整体发展概况和产品及应用案例等等。“这薄薄的一片,价值就高达十几万元。”展厅里两寸大小的激光外延片,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水清介绍,这块外延片通过切制,将被制成无数小小的芯片,用它生产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寿命长、功率大等优势,是继气体及固体激光器后应用最广、最有发展前景的激光器。
从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到安徽科大国创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再到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路上记者们仔细聆听、询问记录工业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一直以来,六安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工业产值总量较2018年增长34.6%;位次较2018年前进2个位次到全省第11位。
创新治理环境难题
六安城区,新老淠河穿城而过,随着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激增,污水处理能力与城市规模无法匹配,导致六安城区一些河道沟渠发黑发臭,2019年起,六安市政府携手三峡集团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
探索建立国内首个“厂网河、供排涝”全业态智慧调控系统——城市智慧“水管家”系统。
漫步在六安苏大堰湿地公园中,青草依依,水流潺潺,丰富多样的花草与清澈的河水相得益彰。这里曾经是“有名”的黑臭水体,如今已变得清澈见底。干净整洁的岸线,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昭示着这里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而这一切得益于,六安市按照“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工作目标,与三峡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合作共推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城市“水管家”运营模式。
长江环保集团安徽区域总经理黄荣敏告诉记者,作为“管家”,他们首先围绕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对六安市现有的雨水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排查。“我们的治理是反向的,从小区雨污分流开始,让雨水归到雨水,污水归到污水。”补完“短板”之后,“水管家”紧接着对城区14条河的水质做进一步的提升,增加了生态修复的措施,然后围绕水与城市融合做文章。
截至目前,六安城区污水处理量同比增长41.2%,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44.8%提升到63%。污水处理能力从18.5万吨/日提升至41.5万吨/日;14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住建部复核销号,22个积涝点完成整治。
智慧农业助力绿色振兴
近年来,六安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借助科技力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规模,让六安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走出了一条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安徽六安金安区木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育秧基地,采访团被眼前新鲜场面吸引:一株株青翠的稻秧插在金属育秧盘上,随着自动育秧流水线循环往复转动,育秧盘上,温度湿度都可以按需调节,稻秧需要的水肥药也可以精确施洒,节省人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秧苗质量。在六安,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持续进行,类似育秧中心已达181家。
同样将科技赋能农业体现的淋漓尽致的,还有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可调式LED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智能温湿度中央调控系统保证适宜生长环境……这一科技含量满满的培养车间,具备年培养400万瓶约合种苗2亿株的生产能力。
据了解,2022年六安霍山石斛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600吨,综合产值约60亿元。从事霍山石斛种苗组培、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市场主体2200余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
一路上,采访团记者们边走边看边记录,沉浸式感受了近年来六安市的“绿色振兴 赶超发展”,记者们纷纷表示,将通过自己镜头和平台,将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