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 发表于 2023-6-1 09:43

助力家乡发展!六安大山里播种“兴农梦” !


暮春醉五月,初夏绿更浓。“今年的蒿子又嫩又多,我们收购了很多在冷库保存,只要客户下单,我们就可以按照订单制作,保证大家吃到的都是新鲜的蒿子粑粑。”立夏刚过,蒿子粑粑销售进入淡季,但是舒城县山七镇的张志菊依然坚持晚上有空就会直播。“现在是淡季,但是每晚只要直播几个小时,一般有四五十单,有时甚至上百单。合作社涉及几百上千户农户,我不能偷懒。”

从60只鸡鸭、15只山羊、26头猪和半亩多鱼塘起步,张志菊创办的舒城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发展到生态养殖基地160余亩、种植基地200余亩,带动当地200余人就业。2022年,合作社销售额达168万余元。同时,她还通过电商直播带货,为山七镇及周边乡镇近千户群众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

苦难中,柔弱双肩担起重担

张志菊,家住山七镇庞畈村。1993年春,两个月大时被单身的养父从路边捡回,并含辛茹苦将她养大。长大后,张志菊外出闯荡打拼事业。

2016年7月,养父耳后疼痛,张志菊带其四处求医,后被确诊为右腮腺鳞状细胞癌晚期。为了照顾好养父,她辞去杭州的工作,回到家里照料养父、带着养父求医。两年时间里跑过数个医院,花光了所有积蓄,欠了十几万外债还是没能把养父留住。

柔弱双肩挑起重担,信守承诺创业还债。

她把村里荒了的水田种上水稻、把废弃的鱼塘修缮养鱼、承包农户山林新建竹棚养羊,改建旧房屋养猪、养鸡。张志菊决定不走了,就在家乡发展,再苦也不怕。


成长中,不忘乡邻携手共富

张志菊在发展养殖、种植的同时, 还尝试帮助村民从网上销售土特产,谋划着要把当地的农产品带出大山。

2018年8月,张志菊成立了“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志菊”牌商标,自创办以来,采取线上“直播带货”和线下销售模式,将山里的黑毛猪、茶油、葛根粉和干菜等土特产加工包装后进行销售。同时指导农户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养殖,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

为了做好网络销售,张志菊主动参加多项技能培训,学拍摄、学制作、学分析,常常忙到深夜。销售土特产的过程中,有质疑、有恶意竞争,虽然困难重重、十分辛苦,但她乐在其中。茶季为了收到好茶叶,她凌晨三点就骑着摩托车赶到离家三十公里的万佛山下农户家门前。端午期间她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和村民赶制粽子。

由于经常下乡收货,方圆几十公里的群众慢慢知道有个亲切的“志菊小丫头”在收土特产,不少群众还将土特产送到店里来,远的甚至从霍山、岳西赶过来。张志菊说:“每当看到村民们一大早送来自家土特产等候在店外的时候,那种被信任的感觉让我感动。”考虑到偏远山区地形险峻,路途较远,她骑着摩托车,到那些交通不便,特别是年龄大的老人家里收货。看着老人满是皱纹的笑脸,张志菊有说不出的满足与幸福。

如今,合作社旗下经营一个家庭农场,主要从事黑毛猪、山羊、土鸡养殖,间接带动农户200多家,大家携手发展养殖业,实现增收致富。


爱心传递,乡村振兴青年有为

张志菊有一个梦想,要把家乡无人耕种的土地都种上庄稼。合作社每年分批次免费发放蔬菜种子与肥料给农户,在农户家荒废土地种萝卜、青菜,并且大量收购农户家的蔬菜、秸秆等做成有机饲料,帮助群众增收。

2022年,合作社租用谢榜村废弃的小学,建立农产品加工中心,打造山七镇农产品展示中心,成立农产品中转站,架起农产品与城市的桥梁。同时响应政府号召,不留一块抛荒田,农村外出人员较多,家里主劳力较少,无法耕种,主动和山七镇燕春村“两委”签订村集休资源(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租地60亩,用于种粮食和蔬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要把农业做起来,做强起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我是大山的女儿,我选择留在乡村,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的农产品总体是供不应求的,今年我打算重点发展订单式养殖、种植。”张志菊告诉记者,“作为青年创业者,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做好农产品推广,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 皖西日报融媒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助力家乡发展!六安大山里播种“兴农梦” !